泳池水臭氧殺菌消毒傳統方法
傳統的游泳池臭氧消毒理論認為:臭氧是一種非常強的氧化劑,有毒性,所以絕對不允許臭氧進入游泳池內。因為臭氧的比重大于空氣,如果從水中析出,就會浮在水面上,形成一個濃度較高的臭氧層,很容易被人吸入,造成中毒。所以,在水與臭氧反應之后回到游泳池內之前,必須經過脫臭氧裝置,防止剩余的臭氧進入游泳池,在脫臭氧裝置之后,為維持長效殺菌作用,需投加氯制劑。
傳統的泳池水處理臭氧消毒法有以下特征:
◆臭氧的投加量在0.8-1.0mg/1;
◆必須有較大容積的臭氧反應器,以保證臭氧與水的接觸反應時間不小于2分鐘;
◆保證臭氧與水反應后,水中剩余臭氧濃度不小于0.4mg/1;
◆在進入水池前利用活性炭脫除全部剩余臭氧;
◆臭氧消毒后,投加氯消毒劑,使余氯達到0.3-0.6mg/1。
在實際應用當中,上述方法存在如下問題:
◆臭氧利用率問題:傳統的泳池臭氧消毒工藝需要把剩余臭氧脫除。規范要求臭氧投加濃度在1.0mg/l左右,剩余臭氧濃度大于0.4mg/l,這些剩余的0.4mg/l臭氧未被利用就被脫除了,等于被利用的臭氧只有0.5mg/l左右,其余的臭氧被浪費掉了。而且,將臭氧脫除后,還需要再加氯作為長效消毒劑。
◆基建投資問題:按傳統游泳池循環水臭氧消毒方法,臭氧與水的接觸時間最好在3分鐘以上,如果以最短接觸時間2分鐘計,對于一個標準池來說(2400m3左右),水處理循環流量為400m3/h,2分鐘流量為13.3m3。按照要求,活性炭濾罐的濾速為30m/h,這就需要一個過濾面積為13.3 m3的活性炭濾罐,這將大大增加機房的面積,同時臭氧系統的造價會增加30%以上.
實際上,如果不脫除臭氧,這些問題有可能得到解決。因此,國內外都有許多單位對此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應用。
臭氧優于氯制劑用于泳池水殺菌消毒比較
◆加入氯制劑后,必然會導致水的pH值的改變,使人感到不適,因而需加入堿性或酸性物質予以中和。而臭氧是中性物質,不會產生此種問題。
◆臭氧能確保大客流量及高溫季節時水質的穩定性,高溫及客流量大時,水質往往不佳,此時,如果使用氯制劑,則需大量投加,這將帶來一系列副作用,如pH值的變化、對呼吸道及人體的刺激等;而大量投加臭氧則無此副作用。
◆使用臭氧發生器,可大大降低水處理工藝的管理及操作難度,同時臭氧發生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,而氯制劑在運輸、儲藏、使用時具有一定的危險性。
◆臭氧可分解水中的有機物且具有微絮凝作用,因而在正常客流量下,可以不用絮凝
◆在一定的使用條件下,如逆流式循環、不使用活性炭濾罐,可將臭氧作為水處理唯一的藥劑,而不必投加氯制劑、絮凝劑、pH調節劑。
泳池采用臭氧消毒的特性
◆泳池應采用逆流式循環布水方式,在此情況下,含有臭氧的進水可快速與池水混合,有可能不用投加其它化學藥劑,如氯、絮凝劑、pH調節劑等,在實際運行中,逆流式布水方式帶來的其它好處只有游泳池管理者才能真正體會到,如水面漂浮物容易清除、節水節能、池子清潔工作量小等。
◆泳池水采用臭氧消毒時,不必也不應該脫除剩余臭氧,水中的剩余臭氧不會達到對人造成傷害的濃度。
◆采用逆流式循環不脫除臭氧時,如果池水能按規范進行循環,在正常客流量下,臭氧投加量在0.5mg/l時,可滿足消毒需要,但設計時應考慮留出余量。
◆可采用ORP控制器對水中的臭氧濃度進行監測,當池水回水的臭氧濃度偏高(大于0.10ppm)時,關閉臭氧發生器,可防止空氣中的臭氧濃度超標(0.1ppm)。
◆ 過濾對水質起著決定性作用,在濾料粒徑在0.45-0.8mm時,如果濾層厚度(不包括承托層厚度)能達到900mm,則臭氧投加量就可減少,否則,投加再多的臭氧也無法保證水質。
◆如果要投加氯制劑,則余氯達到0.1ppm時,即可滿足消毒需要。
不脫除臭氧消毒法的理論分析
國內外的分析研究表明:
◆空氣中的臭氧濃度大于0.1mg/1小時能對人體呼吸器官產生刺激,在這個濃度下,對人體影響不大;池水中的臭氧濃度在0.15mg/1以下時,對人體無害。
◆由于臭氧在水中和空氣中都會衰減,且半衰期較短,因此不會產生臭氧濃度的累
◆不脫除臭氧消毒法的部分接觸反應區域是在游泳池中,因而所投加的臭氧都能起到消毒作用;
◆通過臭氧濃度監測儀測定池水中臭氧含量并輸出信號,可以控制臭氧發生量,以保證池水中臭氧濃度不超過設防定值;
◆當采用逆流式循環時,含有臭氧的進水在5分鐘之內即可到達池子的每一點,而臭氧的半衰期為20分鐘,當水中臭氧濃度為0.05mg/1時,即可保證殺菌效果;
◆需要強指出的是,目前全球范圍內尚無一例死于臭氧中毒的報道,而死于氯中毒的卻高達10萬人。毒理學實驗表明,在相同劑量下,臭氧的毒性低于氯,將毒性小、殺菌效果好的臭氧排除在外而加入毒性大、殺菌效果差的氯,令人很難理解。